達克羅處理和電鍍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區(qū)別,這些區(qū)別主要包括:
1、處理技術(shù):
電鍍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鍍層金屬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陽極,待鍍的工件做陰極,鍍層金屬的陽離子在待鍍工件表面被還原形成鍍層。電鍍的主要目的是改變基材表面性質(zhì)或尺寸,如增強金屬的抗腐蝕性、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導(dǎo)電性、光滑性、耐熱性和表面美觀。
達克羅(DACROMET)是一種新型的防腐涂料,主要成分為鋅粉、鋁粉、鉻酸和去離子水。它通過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鋅鉻涂層來達到防腐的目的。達克羅處理的特點在于其無公害、高抗腐蝕性、高滲透性和與有機涂料附著力強等。
2、應(yīng)用范圍:
電鍍技術(shù)適用于不同種類的金屬表面處理。
達克羅主要用于鋼鐵表面的防腐處理。
3、鍍層與合金含量:
電鍍的表面層是由不同種類的金屬鹽沉積而成,如銅、鎳、鉻、錫等。其合金層厚度和合金含量根據(jù)不同的金屬種類而定。
達克羅的表面層是由鋅和鐵的合金鹽沉積而成,其鋅鐵合金層厚度一般是5-25微米,鋅含量為8-12%。
4、防腐機制:
電鍍主要通過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金屬鍍層來防止金屬氧化、提高耐磨性和抗腐蝕性。
達克羅通過其涂層中的片狀鋅、鋁層狀重疊,阻礙水、氧等腐蝕介質(zhì)到達基體,起到隔離的屏蔽作用,同時鉻酸與鋅、鋁粉和基體金屬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使表面金屬層鈍化,進一步提高其耐腐蝕性。
綜上所述,達克羅處理和電鍍在處理技術(shù)、應(yīng)用范圍、鍍層與合金含量以及防腐機制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在選擇使用哪種技術(shù)時,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應(yīng)用場景和需求進行綜合考慮。